Page 13 - 何枝可依
P. 13
疯牧师的无能。休谟著有《人性论》和《英国史》,放弃法律的职业,一生致力于做位
学者和哲学家,他一生不懈地严肃地思考人性而心力交瘁,而陷入抑郁而常常饮酒;他
认为人的行为被欲望所驾驭,理性也仅仅是服务于欲望,因果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
系。歌德评价卢梭说“新世界的开始是因为有了卢梭”,卢梭认为人生而自由,但无往
不在枷锁之中,未被满足的欲望总是会导致邪恶,人类自身就是苦难的源泉。狄德罗是
个博学多才的无神论者,编著有百科全书,他认为对上帝的信仰与对独裁的屈服紧密相
联;他的妻子常常嫌他挣钱太少,埋怨他是个白痴。
康德的父母是虔诚的信徒,但他也像许多人一样厌倦读经,厌倦唱赞美诗;著有《理性
界限内的宗教》和《纯理性批判》;他认为创造从未完成,创造仍在继续;这个世界似
乎从康德开始,上帝开始死亡,理性开始主宰世界,这也成为哲学做为一门学科的开
始。黑格尔著有《精神现象学》,到了老年开始否定自己年轻时的认知,趋于保守,欣
赏专制制度;最后因霍乱而死。
叔本华著有《作为意志和表相的世界》,他自称“一个被母亲恨过的人,没有任何理由
迷恋这个世界”,他认为人生是在痛苦和无聊之间像钟摆一样来回摆动,而痛苦和无聊
两者也是人生的两种最后成分;痛苦使人追求快乐,快乐预兆着新的痛苦,它们都来自
生命的意志,而生命的意志越强,痛苦也就越强,总之,人生即苦,那么如何避免痛苦
呢,只能是放弃生命意志。
他认为通过哲学达到理性的境界,从而能够驾驭意志;他不靠信仰,保持疑虑,他终身
不结婚但却有频繁的性生活,他没有安全感,整日害怕被谋害,不敢让人刮胡子,他总
是自已带着杯子;罗素感叹这位深信禁欲主义和知命忍耐以美德的人,会从来不打算在
现实实践中体现自己的信念。
犹太人影响了全世界,除了形成基督教与穆斯林外,还深度影响今天的中国;做为犹太
人的马克思似乎与儒家的理念有许多相通之处,他认为为人类福利而劳动才是人永恒的
事业;他认为批判的武器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
是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同样都出生在信仰家庭,尼克·胡哲是 18 岁开始接受上帝,然而威廉·尼采却是在 18
岁开始拒绝上帝的;尼采深受叔本华的影响,著有《悲剧的诞生》,他认为每个人都应
该充分认识到自己的潜能和权利意志,不仅体现在政治文化中也在战争中;“我不可能
去承认对自己都不坦诚的‘伟大’,我所理解的伟大就是热爱命运”;他还参加过普法
战争,后因染上疾病而退役,他在人生的最后 20 多年中饱受精神疾病煎熬。
弗洛伊德开创了潜意识与心理学领域,他的父亲是个单纯的商人,也是个无骨气的犹太
人,但他在弗洛伊德 35 时送他一本《希伯莱圣经》,弗洛伊德提出人有“本我”,“自
我”,“超我”的概念;他认为人要服务于体内这三个“暴君”,人生是不容易的。
罗素的童年是不幸的,亲人不断离世,由信教的祖母养育;但罗素认为与祖母的一块生
活是充满了愚蠢禁律的压抑生活;他擅长数学,但不专情,一生结过四次婚;他办学校
禁止宣传信条,拒绝任何宗教教育;他认为人的生命短暂无力,缓慢但却一定会到来的
末日审判必将是残酷的黑暗的,在灾难来临之前,唯一可以做的事在于拥有高贵的思
13 /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