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 - 何枝可依
P. 14

想,一种可使所剩无几的来日变得有尊严。他认为为宇宙之大而崇拜宇宙是奴性的荒唐
               的。他也认为以色列拿埃及人过去的罪孽为其轰炸的借口是伪善。

               萨特因父亲去世,随母亲居住在外祖父家,后来又参加打架、偷窃,从有神论者变为无
               神论者;他在二战期间被俘虏,但感念那段被俘的岁月,因为他喜欢那种归属到一群人
               中去的那种合群感,可见他的童年是有多么孤独。他最终还是陷入绝望之中,“长久以
               来,我把笔当剑,现在我明白,我们的软弱无力,文化救不了任何事或任何人,它没法
               合理化”。

               整个哲学史,几千年来无数的人,就像一个人的一生,从童年到衰老,从努力认识这个
               世界,希望能从其中找到规律、找到答案、找到人生的意义,但是后来发现不过是自己
               的执念而已,人终究是绝望的,没有意义的,那个在前面似有还无的渺茫的答案永远也
               够不着,这是人类最大的可怜。

               我喜欢哲学,因为我曾认为它能告诉我答案;但我继而又对哲学失望,因为哲学家自己
               就是失败者,纵使站在这些巨人的肩上我也不能得到答案,因为他们一代代的人也是站
               在前一代人的肩上,人们继承前者的思想,将前者的高度垫在脚下,他们确实通过经验
               提出一些新鲜的认知,但他们仍旧是矛盾的,他们的学说是不牢固的,他们的一生总常
               常是转了一圈儿又回到原点。

               在我的认知中,哲学已经彻底死亡,彻底终结,它似乎与艺术一样仅仅只是人类自娱自
               乐的方式罢了。哲学无法指给我们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意义,哲学无法消除我们心中的
               忧虑与空虚,哲学也不能真正改变我们有意义或无意义的行为...... 他们并非不够努
               力,他们并非不够聪明,他们并非不够真诚,既然我们相信有这个答案,可为什么又总
               也寻不到呢,原因到底出在哪里呢,我想,除了答案对他们避而不见之外就没有答案
               了。




               理性的共识


               2022-12-27
               关于哲学我还想再补充一些内容,因为这是理性的高峰,人们可以用都能够理解的方式
               达成对世界的认知,并且这认知已成为共识。这与不可捉摸的神学相比更容易让人信
               服,哲学家们共同用理性、用真实的态度去探索这个世界。

               霍布斯认为哲学应该把神学排除出去;洛克认为知识应植根于个体经验而不是教条或权
               威;孟德斯鸠说世界受自然规律的支配,上帝也无法改变,上帝也受自然规律的制约;
               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不是上帝意志所决定,而是由自然界本身的原因决定。休谟认为人
               的行为被欲望所驾驭,理性也仅仅是服务于欲望,因果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康德
               认为人的认知既依赖于经验,也依赖于理智;黑格尔认为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
               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历史的目标是知识,自身的知识就是哲学,最终
               成为智慧,人类创造历史性的世界,只是为了认识世界是什么,也是为了理解所处于世
               界中的他自己。叔本华认为通过哲学达到理性之境而驾驭意志,通过艺术让痛苦在美感



                                                             14 / 59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