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0 - 何枝可依
P. 30
理为标准的划分,而是以自己的利益为标准,那么就不可能见“道”。人之所以如此,
只是因为这样能获取稍稍的安全的归属感罢了,因为兴趣或志向相同,那么自己就不太
可能会被竞争或被谋害,反之是没有安全感的。
但是这种不安却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无事不在,纵使大事上有共识,但在无数小事的
细节上每个人的认知也是不相同的,所以王朝是从内部腐败溃烂的,团队是从分配不均
开始分裂的,人真正的敌人或对手并不是别人,而恰恰就是自己。人类那么聪明,许多
人也认识到了这一点,但这认识却毫无作用,人性中的不安仍旧操纵意识将危险的矛头
指向别人。
虽然社会因理性而发展,人却是受感性支配;如果说“爱”是“正能量”,可惜的是这
似乎也是唯一的所谓“正能量”,而且更多时侯是被曲解的,而且又被更多的感性负能
量包围着,比如因成就而来的骄傲、因比较而来的自卑、因羡慕而来的妒嫉、因不足而
来的贪婪、甚至是对家国的爱心......随便挑一个其危害放大都足以使人类灭绝。
这个世界是多彩的,声音是多样的,颜色是多样的,形态是多样的;认知也是多样的,
利益也是多样的,民族文化也是多样的;而因认知的“茧房”存在,就无法看见这个真
实的世界,只能看见自己所看见的局部世界中的一点,又因这一点而否定别处的点;不
同的政党,不同的地域,不同的阶层,不同的性别,不同的教派等等就会产生无数的矛
盾,甚至演变成为几百上千年血海深仇的战争。最可悲的是人类却无法摆脱这种认知的
心灵茧房。
每一片叶子是不一样的,每一片雪花是不一样的,万物的独一性证明了造物者不像人类
制造的工业品那样整齐划一,每一样生物的独特性不仅体现在表相上,也体现在内在感
知中,不同的感知就会造就不同的认知;那么我就可以按着这个规律来大至判断造物者
喜欢每一样事物的独特性,也包括事物内在的错误的认知,好使其隐藏在人类面前。
就像“巴别塔”的建造(“巴别”在希伯来语是“变乱”的意思,又是“神之门”的意
思),原本一样的语言却被变乱口音,使上下无法沟通而导致停工;我曾奇怪鬼神都希
望人的敬拜,而为什么这个希伯来的神反而不愿人建立通天的高塔来接近他呢,后来发
现相比他能享受敬拜,而打掉人类内心的骄傲似乎更重要、更值得做。
地狱的模样
2023-01-28
关于地狱的模样,全人类的认知几乎一致,基本都是黑暗的、肮脏的、痛苦的。在这里
不得不提意大利文学家——但丁,他的《神曲》广受赞誉,这种奇幻式表达方式,造就
了极高的艺术境界和划时代的诗篇,尤其是受年轻者或进步者的认可,甚至被恩格斯誉
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我读了《神曲》中的一部分就读不下去了,不知是翻译问题还是什么,并未使我感到艺
术的力量,因为这种虚构太过牵强,他并没有跳出人类对于痛苦的固有的认知,甚至将
世上的不同职业的人群在地狱中也进行归类,所以我就觉得这个阅读太过于浪费时间
30 /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