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1 - 何枝可依
P. 31

了。哪怕他认可基督教神学、认可物质与精神的两面性,但他仍旧是文学家,对于哲学
               的深度思考还是差一些,这当然也可能只是他为了迎合普通人的认知而借以言志的。

               他描述的地狱中,大量罗列了不同的惩罚,而对于诗人这个职业的人则给予了较轻的惩
               罚,甚至会因为他们的文章在人间被传颂而受到地狱的礼遇。这完全是想当然的,因为
               如果某个职业或某种成就可以使人逃脱惩罚,那么人间将出现挤破脑袋地去做这些事的
               可怕景象。

               我所理解的地狱一定不是像印度人认为的那种种族等级来划分,否则这个世界就是不公
               平的,更不会以某个职业来划分,比如某类僧侣可以不入地狱,甚至一定不是以行善积
               德来划分,否则这个世界会抢着去做善事,以至于无善可做,或许情况往往是相反的,
               因为刻意去行善的,在潜意识中要么是为自己积德的自私,要么是恐惧地狱的刑法。当
               然也必定不是按纳献的香火钱来规定,否则人类会抢劫大量财富去向神明行贿。

               所以,按理性的推测,倘若有地狱,而且地狱是为人类而准备,那么地狱中的人更应该
               是按怜悯的心肠、按爱心的志向、按信心的多少等等这些内心的标准来划分的,绝非财
               富、权利、人种、容貌等这些外在的标准来划分。而且掌管这个标准的必定是一神论的
               神来主宰,因为如果是多神,比如门神、灶神、罗汉、送子观音、印度神、日本神等都
               有权来分配,就不可能是公平公正的,秩序就是混乱的。

               但是我想,既然人的内心可以感受到恐惧、感受到焦灼、感受到悲痛,那么我是否就可
               以判断人的内心就是地狱的场所呢,甚至无须等到来世或等到死亡之后,当下所处的感
               受或许就是未来划分后的感受呢。对于这个判断,我也越来越坚信,因为这个世界既有
               地狱也有天堂,这里的地狱和天堂并非是物理上的概念,并非是在大地深处或天空的高
               处,而是人心的两种感受的状态。

               而人类可否自行判断自己是在地狱或在天堂呢,我认为是可以的;王阳明也认为孔孟所
               说的“良知”是能够为自己的人生来评分的,但是这个良知的概念似乎比较模糊,我想
               将其通俗一些讲就是是否能够以安宁的标准来衡量自己所归属的天地,如果安宁,内心
               就是天堂;如果不安宁,内心就是地狱。但是可悲的是人类几乎无法使自己真正安宁。

               在但丁的认知中,地狱是惩戒罪孽的处所,是凄幽、阴森;炼狱是悔过和希望的处所,
               是恬淡、宁静;天堂是至善至美的处所,是灿烂、辉煌的。其实这些心境处所,在现实
               的人生中完全都可以走一遍或反复经历,无需在地狱、炼狱、天堂之中感受,人在今生
               中所能感受的这几种不同感受本身就决定了内心的归属。

               人的孕生就是天地创造的起始,人的死亡就是他的世界的未日;如果人有灵魂,这灵魂
               又有分辨善恶的超能力,那么就必然渴望善与恶的归属是分开的,而不是像人间这样混
               杂一在起,灵魂的生命渴望最终的归属是完美的,不允许有邪恶存在。那么也可以说,
               造物者早已给予人类自身打开地狱之门或天堂之门的钥匙,倘若真是这样,这是人类最
               大的幸运或恩典。






                                                             31 / 59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