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2 - 何枝可依
P. 32
安宁的凭证
2023-01-28
在我奶奶去世前的两年中,她在几个孩子中轮流居住,这样的好处是她不用再孤单地守
在一个小房子内自己做饭了,但是她也失去了自由,她常常在我姑和叔家的高处的单元
房内烦躁,她被这个四方的水泥的牢笼辖制着了。在我家居住时她选择住在楼下的车库
中,我想着这事不太符合孝顺的标准,但是她表示很喜欢住在这里,这样她烦躁时可以
柱着拐仗在小区内晃悠,毕竟她一辈子都与土地打交道,睡觉的床也贴着土地,这样的
习惯使她感到稍稍踏实。
奶奶爱她的小儿子,就是我的叔叔,常常念叨他生活的不容易,因为要供应两个孩子。
我对她说我爸也不容易呀,一辈子在农村干活,后来在城里看大门挣微薄的收入,她则
不认为不容易。在我小姑和大姑家也觉得不自由而懊恼,我知道她其实想去我叔家去
住,但是因为疫情原因,那边的城市常常封锁着,几次都无法过去,这是她最终的遗
憾,甚至在去世时也没有见到我叔。
她的熬煎我能感受到,她的状态也使我看见丰富的物质生活真的不能带来内心的安宁,
她年轻时几次改嫁所经历的心路肯定也是极其难受的,后来在村上常常与人因为琐事吵
架,年老时在不同孩子家中又有不同的抱怨与挑剔,使我知道她的一生都是在不安中度
过。倘若这就是许多人的一生,那么这是多么可惜又可悲。
托尔斯泰是俄国批判实现主义作家,著有《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等巨
作。他年轻时是反对呆板的宗教的,但到了中年,看到资本社会的严重矛盾,但找不到
消灭罪恶的途径,只好主张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他不断反思着自己的人
生,他厌恶自己的贵族身份,他否定了官办的东正教会,接受了农民的朴实的信仰;老
年时写出《忏悔录》,这本书能够让人看见这位思想的巨人在对真理的寻求中所经历的
漫长的巨大的困苦,生命是没有意义的,但是生命怎么可以没有意义呢,这样的感受使
他内心无比挣扎,他以理性无法找寻到那个终极的答案,但却用感性尝试出安宁的味
道;他不无感概地称:只有在相信上帝时,才感到自己是真正活着的。
他做了一个梦,大意是睡在一个吊带般的床上,这使他极度不安,因为这床明显不牢
稳,他担心会摔下去,恐惧占据了他的心,“下面的无底深渊让我感到厌恶和害怕,而
上面的深邃却吸引着我并使我坚强。我就这样凭借身体下面最后一根没有滑落的吊带悬
挂在深渊上空。我知道我悬在空中,但我只往上看,这样恐惧就消失了”。他后来仔细
观察所躺卧的环境,发现是有一根柱子牵引着,无比牢固,根本就不可能摔下去。他自
己所觉得奇怪,他的安宁从这个梦以后就开始了。但这也却是西方大部分哲学家所反对
的没有明确证据的天人感应之说。
另一位得着安宁凭证的人是公元四百年左右的奥古斯丁,他也是一生都是寻找,中间成
为摩尼教徒,但他的内心仍无法安宁,痛苦压抑得他几乎难以生活下去,在夏末的一天
他痛哭流涕地跑进一个花园,大声呼喊上帝,大意是说:“既然是你全能的,既然你是
美善的,为何不现在就洗净我的罪恶?为何不现在就让我能够看见你?”。呼喊这话不
久,他耳边响起清脆的童声:“拿起,读吧!拿起,读吧!”此刻“顿觉有一道恬静的
光射到心中,驱散了阴霾笼罩的疑云”。
32 / 59